作者: 王重慶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5-06 08:54
今年以來,成武縣南魯集鎮創新采用“黨組織引領+科技賦能”模式,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,為全年糧食穩產增收和特色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科技賦能現代農業
近日,在姜海村連片麥田上空,兩架搭載智能導航系統的植保無人機正在進行“一噴多效”作業。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邵進紅介紹:“這套系統可實現厘米級精準定位,作業效率達到每天300畝,較人工提升30倍,每畝可節約成本40元。”據了解,這次噴灑作業在殺菌、殺蟲的基礎上,還特別添加了葉面肥,為小麥的茁壯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。這種作業方式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,還大幅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,有效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,達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。
政策護航農業生產
南魯集鎮成立了生產專班,建立“鎮干部包村、村干部包戶”責任制,走村串巷,向群眾宣講小麥田間管理的相關知識,充分利用應急大喇叭、微信群發布等形式,不間斷地對不同節點的小麥生長情況、易發病蟲害及預防措施進行廣泛宣傳,突出分類指導,正確引導農民進行科學管理。目前,已儲備優質化肥1000噸、良種105噸,檢修、維護灌溉機井256眼,疏通溝渠27公里,開展惠農政策解讀會15場,發放種、養、加科技資料2萬余份,確保農業增產、產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。
特色產業結碩果
走進前李樓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櫻桃產業園,智能溫控大棚內紅艷艷的櫻桃掛滿枝頭。合作社理事長李紅軍算起了經濟賬:“我們采用物聯網環境監測系統,通過手機就能調節溫濕度。今年,21畝大棚櫻桃于4月上旬成熟上市,通過‘線上預售+觀光采摘’模式,每斤售價超過80元。”據悉,該合作社借助2017年國家鄉村振興扶持資金,利用科技種植與精準化管理,為果蔬打造適宜的生長環境,按照規模化、標準化、產業化的生產經營方式,將果蔬種植和休閑旅游相結合,搶占市場先機。
同時,合作社采取“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模式,發展櫻桃、秋月梨等特色種植100余畝,帶動周邊32戶群眾到此務工,年均增收2萬余元。
南魯集鎮黨委書記王之鋒表示:“南魯集鎮將持續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,為鎮域發展插上‘智慧翅膀’,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,奮力推動農業產業邁向高質量、高效益,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。”
記者 王重慶 通訊員 王學孟